深圳市榕桑科技有限公司

安全生产智能化升级:AI摄像机的火灾(火焰+烟雾)监测系统

化工园区储罐区,一簇火苗刚刚窜起,不到3秒钟,警报响彻整个厂区,喷淋系统自动开启,安全人员的手机同时收到预警信息——这不是科幻电影,而是AI火灾监测系统正在真实场景中力挽狂澜。

安全生产,警钟长鸣。据应急管理部数据,2022年全国共接报火灾82.5万起,传统监测设备的局限性在诸多事故中暴露无遗。当烟雾报警器还在等待烟雾浓度达标,当温度传感器仍在感知缓慢升温时,AI摄像机已经完成了从识别到预警的全过程。

1.传统监测:那些我们不得不面对的“盲区”

在粉尘弥漫的车间,烟雾报警器时常“草木皆兵”——将粉尘误判为烟雾,发出虚假警报。而在火灾真正发生时,等到烟雾达到可检测浓度,火势往往已失去控制。

温度传感器的局限性同样明显。“温度上升需要过程,等传感器检测到异常,最佳灭火时机可能已经错过。”一位消防工程师坦言。在测试中,传统设备从起火到报警平均需要2-3分钟,而这期间,火势可能已蔓延数米。

更让人头疼的是覆盖范围问题。一个标准厂房可能需要安装数十个传统传感器,成本高昂且维护复杂。“每次设备维护都像在走迷宫”,某工厂安防负责人表示,“总有照顾不到的角落。”

2.AI监测:重新定义火灾预警的速度与精准

双管齐下的识别能力

AI摄像机火灾监测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“双眼”能力——同时识别火焰和烟雾。这套系统不依赖单一的物理特征,而是通过分析视频画面中的多重特征进行判断。

对于火焰,AI算法能够识别其独特的颜色特征、闪烁频率和扩散形态。即便是初起的小火苗,系统也能通过其动态特征准确捕捉。测试显示,在距离15米范围内,系统可识别直径仅5厘米的火焰。

对于烟雾,系统则通过分析其半透明特性、扩散模式和颜色变化进行识别。与传统的粒子检测不同,视觉分析能够更早发现烟雾的产生,为处置争取宝贵时间。

秒级响应的预警速度

“从识别到预警,整个过程不超过3秒。”技术专家介绍,这得益于边缘计算能力的提升——数据分析在摄像机端即时完成,无需上传云端处理,避免了网络延迟。

某锂电池生产企业的对比测试显示:传统烟雾报警器在实验起火后126秒发出警报,而AI系统仅用2.8秒就完成了识别和预警。这120多秒的时间差,往往决定了火势能否被控制在初起阶段。

智能辨别的抗干扰能力

经过海量数据训练的AI系统,具备了强大的抗干扰能力。车间内的焊接火花、蒸汽、灯光反射等传统系统容易误判的场景,都不会触发误报。

“系统学会了‘思考’。”研发人员解释,“它不仅能识别火源,还能通过多维度特征分析,排除类似火焰和烟雾的干扰物。”

3.实战检验:化工园区

某大型化工企业的应用案例颇具说服力。在该企业储罐区部署的AI监测系统,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展现了其价值。

“当时只是维修作业产生的小火花,传统传感器根本不会报警。”安全主管回忆,“但AI系统立即识别并预警,让我们避免了一起潜在事故。”

系统接入企业的应急响应流程后,实现了全自动处置:预警触发的同时,系统自动调整摄像头角度确认火情,启动周边喷淋设备,并通过APP、短信、声光报警三种方式同步通知相关人员。

 

最新资讯

AI预警平台339官网11
AI预警平台325官网11
10.一体监控方案落地:智能布控球,灵活布控适配多场景7.17网易号8.28搜狐号11
购物车
滚动至顶部